飞蚊症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医说视力好并不代表眼睛健康同仁 [复制链接]

1#
你累,你的眼睛更累!使用电脑工作,使用手机通讯,通过电视娱乐……除了睡眠时间,我们的眼睛几乎每天都是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,保护眼睛成为这个时代每个人最为迫切的需求。每年3月的第二周是世界青光眼周,今年的3月8日至14日是第八次世界青光眼周。今年的主题为:“重视早期筛查,减少视功能损害”。

作为位居我国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,青光眼早就不是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特殊疾病,年轻人甚至儿童也有可能患上青光眼,而且一旦失明,视力将再也无法恢复!

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卢艳,为你解答关于青光眼的九大疑问,关于青光眼,你真的有必要早点知道。

青光眼不止属于老人出场专家: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卢艳壹青光眼会致盲吗?

答案是,当然会!而且还是我国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!综合我国主要眼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,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.3%,致盲率约30%。预计到年,我国将有万的青光眼患者,产生近万盲人及超过万的视觉残障人士。

贰青光眼只有老人才会得吗?

答案是,当然不是!实际上,从几岁的孩子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可能会得。当然,40岁以上人群确实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,此外,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、糖尿病、高度近视,甚至情绪波动大、脾气暴躁的人都可以算得上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。

叁青光眼视力好就没问题吧?

答案是错!专家特别强调,视力好并不代表眼睛健康!很多青光眼晚期患者的视力还是1.0以上!还有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,等到有症状时已经是晚期青光了。因此,40岁以后,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,这样才能够做到早期发现,早期治疗。

肆青光眼可以完全治愈吗?

很抱歉,答案还是,不能!青光眼会引起视神经萎缩,视力下降,治疗成功后,患者视力也不可能恢复,只能维持现有视力,遏制其恶化,最终使患者能够在有生之年保持有用的视功能。作为世界首位不可逆性的致盲疾病,一旦失明就再也看不见了。但好消息是,如果前期能够完成检查,早发现并接受相应的治疗,三分之二的患者很可能从此得到根治!

伍青光眼会有哪些征兆?

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通常伴有情绪过度焦虑、工作压力大、熬夜等等情况下,出现眼睛剧烈疼痛、头疼、鼻根部酸胀的症状。通常睡醒一觉后,就像感冒症状一样缓解了,因此容易忽视,但如果反复发作,一定要引起重视,及时到眼科去检查。如果是开角型青光眼,通常不会有急性发作的症状。但如果青少年突发近视并升高很快,也应提起注意。

陆青光眼应该如何预防?

想做到早期发现青光眼,就需要定期做眼科体检,这是提高早期诊断最好办法。对于青光眼高危人群,眼科医师会有意识地为你进行眼压、前房和视神经评价。但首先,你要做到,主!动!医院!专家建议,40岁之前,每2年要进行眼科青光眼筛查,60岁以上,医院查一次。如果有家族史,35医院检查。

柒青光眼与飞蚊症有关系吗?

眼前忽然像有小蚊子、小黑线飞来飞去,以往,不少人误认为“飞蚊症”是青光眼的预兆,小编要再次辟谣,青光眼与飞蚊症没有关系!青光眼会导致视力的突然下降,看东西模糊,眼睛疼。而飞蚊症则是由于玻璃体浑浊,如果突然出现,要考虑眼底疾病。

捌青光眼诊断疑似该怎么办?

通过早期检查,一部分患者被诊断为可疑青光眼,这时通常需要通过3至5年,甚至多则10年的时间进行排查。尽管心理上无须有任何压力,但必须坚持至少一年排查一次。通过排查,大部分患者可疑被排除,但部分忽视了定期检查的患者,也不排除发作剧烈,几年后出现视神经萎缩的不可逆转的后果。

玖青光眼确诊后该如何应对?

专家提醒,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,看电视、看书时要保证强光,阅读时间不要太长,工作压力不能太大,情绪要保持愉快,且不能波动太大,避免看电视时伴随剧情出现情绪波动。

坚持一定要用药治疗,保证睡眠和生活规律。坚持缓慢的运动,如散步和打太极拳等。即使游泳,也不要做憋气等动作。在寒冷的情况下,要注意保暖。避免浓茶、咖啡等会造成眼压升高的饮品,同时保持排便通畅。

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开角型青光眼致盲率从15%下降到5%好消息

青光眼从病因上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:原发性青光眼、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(先天)性青光眼。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,在我国,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数量日益增多,占青光眼患者总数的74%。按照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,只能通过药物、激光或者手术的方法降低眼压,达到阻止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继续进展的目的。尽管如此,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,仍有40%的患者,无法阻止视神经继续损害。经过北京医院王宁利教授研究团队研究,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依据机制分型和诊治,结束了长期以来依据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分类的状况。并实现了我国开角型青光眼从治疗到社区防控的模式转变。通过这一研究,开角型青光眼检出率由以前的10%提高到了95%。临床新型手术,和传统手术相比,并发症下降30%。目前,这项新技术和设备已在26个省市多个地区推广应用,覆盖人群1.2亿,受益患者达万人次,使开角型青光眼致盲率从15%下降到5%,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以下。致残率也从30%下降到15%。作为改变青光眼临床实践“里程碑”式的发现和贡献,这项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
医院管理局与北京青年报社联合出品,内容皆为原创,欢迎转发,转载请注明出处,否则我们保留追责的权利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